新聞信息
當前位置:首頁 > 新聞信息
- 西北區(qū)域地質調查項目地質找礦典范之一
- 錄入時間: 2015/3/8
- 甘肅1∶5萬莫巴爾等6幅區(qū)調項目,位于阿爾金造山帶、中祁連弧盆系和泉吉地塊的交匯疊合部位,主體屬阿爾金銅、鉛鋅、金、石棉成礦帶和中祁連銅、鉛鋅、稀有-稀土金屬成礦帶,地質構造極為復雜,成礦條件較為有利。項目2010年實施以來,區(qū)調全過程重視并加強了地質找礦工作,特別是項目負責人余君鵬同志,首先提高自己區(qū)調過程的找礦意識,項目一開始就購置了手持X-熒光分析儀,同時全面分析研究工作區(qū)物化探異常和成礦地質條件,初步確定該區(qū)域具有找尋稀有-稀土金屬礦產的潛力。2011年8月項目組在野外調查過程中,發(fā)現(xiàn)了一批鐵、銅、鉛鋅、鈮鉭等礦化線索,其中以余石山鈮鉭多金屬礦最具意義。區(qū)調項目初步查明,余石山鈮鉭多金屬礦主要由兩個礦帶(照片1)3個礦體構成,其中南礦帶(1號礦體)總體呈北西西向,長1500米,平均寬度128米,(Nb、Ta)2O5平均品位為0.061%,最高品位達0.16%,同時伴生有鋯、鉿及稀土等礦化;北礦帶(2、3號礦體)總體呈北東東向,其中2號礦體長320米,平均寬度21米,(Nb、Ta)2O5平均品位為0.026%。3號礦體長1000米,平均寬度300米,(Nb、Ta)2O5平均品位為0.036%,最高品位0.068%,同時伴生有鋯、鉿及稀土等礦化。礦石類型主要為含鈮鉭變粒巖(照片2A)、含鈮鉭變安山質熔結凝灰?guī)r(照片2B)、含鈮鉭混染變火山碎屑巖(照片2C)、含鈮鉭堿長花崗巖(照片2D)等。在區(qū)調項目發(fā)現(xiàn)余石山鈮鉭礦基礎上,2011年以該項找礦成果為依托,項目組申報成功了甘肅省地質勘查基金,2012年實施了余石山鈮鉭礦普查項目,2014年甘肅省地礦局投入自有資金繼續(xù)在余石山開展普查工作。通過后續(xù)調查評價工作,余石山鈮鉭礦有望成為超大型礦床。